就在前不久,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今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:年內,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,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。
目前,我國進城務工人員超過2.8億人,在他們的消費潛力不斷釋放的同時,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,也給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空間。
幾天前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發布《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》,指出到2035年,我國城鎮化進入成熟期。專家分析,這意味著在那個時候,城鎮化率將由現在的不足60%,提升到70%至75%。
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,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。
然而,在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時,農業農村還是發展短板。
目前,我國正在通過振興鄉村,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。今年,中央財政安排70億元用于廁所革命整村推進;30億元用于中西部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。預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。
按照中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思路,更多社會資源開始向鄉村集聚,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的動力空間。目前,我國已創建6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帶動各地創建1000多個省級和一大批市縣級產業園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不斷提質升級。
鄉村經濟發展帶活了鄉村消費。一季度農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3525元,同比增長6.8%,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.7個百分點。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4388億元,同比增長9.2%,增速超過城鎮1個百分點,農村市場已經成為擴大內需的新亮點。
上一篇:消費旺·進口增·網購熱·服貿優
下一篇:西部發展呈現“南快北慢”新特征